【一线见闻】那些在云端的神课

发布时间:2014-03-10 11:05 来源: 作者: 黄佳慧 吴嘉思 周丹阅读:
A A A

热门课:幽默+独特

“江柏安老师的《音乐欣赏》是在这儿上吗?”走在教学楼里,循着声音,很容易找到这门辨识度极高的课。推开门,教室满满都是人。“再多的平时作业、再难过的考试,都阻挡不了学生们选这门课的热情。”一位同学介绍。

在他的课堂上,他常常告诫学生,要拿有限的时间去看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整天都看娱乐性的电视、听娱乐广播,这样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一包瓜子,旁边还放一包餐巾纸,坐着看一下午的韩剧,哭得不知东西,没多大价值。

对于欣赏音乐,他认为学生要有音乐视野,要看到广度、深度,以培养品味为目的。“当你说哪个歌手漂亮,因此喜欢他(她),那只是青春期现象,与音乐无关。”他一语道破了当下大学生追星走入的怪圈。

 

“如果一直念念叨叨,两个小时我也听不下去。不讲几个故事和笑话,谁来听你的课啊!”教授选修课《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的陆保生调侃道。

因此,他的课堂以幽默闻名,时不时会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他的讲述下,琐碎的历史片段被编织成一张大网,上面还有五彩缤纷的装饰物。

在讲正兵与奇兵时,陆保生说:“如果你一直用正兵是不会赢的,就像屌丝一辈子都是屌丝,永远拼不过‘二代’们。”

正是这种轻松而不失严肃、诙谐而又深刻的讲课风格,深深感染着他的“粉丝”们,大家亲切地称他为“陆宝宝”。

 

 

恋爱课:理性+学术

说起最热门的选修课,《恋爱必修课》绝对榜上有名。“选这门课的人超多,竞争激烈啊。”2011级电子信息学院朱舒雅回想起当初选课的经历不禁感慨。

这门课到底讲些什么呢?

“本以为是介绍恋爱心理,恋爱关系的,上了一节课才知道是一门生理课。”朱舒雅一语道破同学们共同的心理感受。

“听课名以为很有趣才选的。”计算机学院大三的高耀庭说。与他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看名字觉得很吸引人”、“想学习如何恋爱”是同学们争相报名的原因。

虽然授课内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但当即将结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表示还是很有收获的。“例如,大家明白了试管婴儿诞生的全过程,之前不太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很新奇。”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9级杜叶双兴奋地说。

“在最后一节课,老师不负众望,讲到了男女朋友应怎样维持恋爱关系,还鼓励大学阶段可以有恋爱经历。”朱舒雅笑着说。

 

专业课:深度+内涵

专业必修课虽无需经过激烈竞争赢得人气,但这并不影响它跻身“神课”的行列。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城市设计学院2011级李玲玲拥有不少专业实践课程,例如二维设计基础、设计素描、设计表现等,常需用卡纸做二维三维的形、体,而且要用自选材料做模型。“每到要交作业时,我的桌子上就堆满了各种材料,室友都说要罚我做一周的清洁呢。”她说。

李玲玲认为,实际的动手操作有助于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动手,能够学习到什么材料适合做什么,如何使色彩搭配充满设计感。”不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永远不可能一路顺风,“我最后一次作业被老师批评材料用太多、颜色用太杂。”她略带辛酸地回忆道。

与生命有关的专业实践课程则不仅仅教给了同学们知识,还教会了他们尊重生命。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基地班学生杨伦在完成第一次动物生物学实验课后,看到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白鼠被他自己麻醉、解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连连感叹生命是多么脆弱却又珍贵。“要对生命心存敬畏,要明白人类的医学发展是建立在无数倒下的实验动物的遗骸上的。”他要求自己动手操作一定要熟练,尽量减轻实验动物死亡前的痛苦。

 

公共课:个性+精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一提到公共必修课,往往就被冠以枯燥无聊的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经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听着名字就像睡觉的课,但是又不能不选。开学第一天,历史学院学生王明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然而,主讲教师李珂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门课。

“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落后的文明必将被先进的文明所代替。”课堂上,李珂带领大家回顾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历史沿革,从原始社会的集体婚姻制度讲起,到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再到现代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度。在讲到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时,李珂依然保持一种相当平静的表情,完全无视台下憋着笑的众学生。

在当前技术融合、专业交叉的大背景下,以前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通识教育更适合当前国家发展需要,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培育国际视野、锻炼领导能力大有裨益。

在912广场,“滚石”、“益达”、“野狼”、“骄阳”……嘹亮的口号声一次次响起。这是张鸿声老师的“体育素质拓展”,同学们被分为各个团队,各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称号。“葫芦娃”队的王晓羽笑着说:“我们的队歌就是葫芦娃,好像回到了那个童真的时光。”

队旗、队徽、队歌、队训,一个都不落下;信任背摔、定向越野、击鼓接球、团队跳绳,总动员齐行动。

“这样的体育课很新鲜,我们每个人都在固定的团队里,”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三学生徐家琪说,“大家一起合作一起努力的感觉很好。”

http://newspaper.whu.edu.cn/paper/

(漫画:李婷 蔡艳楠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第1324期 编辑:严航)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