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螺丝钉”的梦想

——记后勤服务标兵沈芬芬

发布时间:2013-05-08 15:22 来源: 作者: 实习生汪泉阅读:
A A A

提到梦想的时候,沈芬芬显出年轻女孩特有的羞涩,“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没有一个靠谱的。”

1985年出生的沈芬芬,现在是武汉大学明珠园招待所客房部的一名领班。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有时候会加班到深夜。这样的作息规律10年来,已经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做一颗平凡、但有用的螺丝钉。”评价自己的工作时,她通常将这个句子挂在嘴边。这颗“螺丝钉”有多么优秀?一看便知。

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接待中心优秀员工;历年岗位技能竞赛,获得两次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直到今年,沈芬芬被评为武汉大学后勤服务标兵。

藏在这些荣誉背后的,正是她多年来不断的努力。

“铺床时,要求一次性将床单拉起、抖开,直到重新铺上去,所有的动作都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在旁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铺床,在她眼里,量化成了一连串数字符号:5080厘米,中线对齐,包角成90度,离地距离一掌。这些行话分别对应的意思是:将床单拉起时距离床头的距离,抖动扬尘时床单和床的位置关系,床单落下时和床垫的角度,以及铺床完成后床单边缘和地面的距离。

她如数家珍一般地描述这些工作细节,没有任何的停顿。因为这些事10年来,已经做了成千上万次。和吃饭、洗澡、睡觉一样,在她眼里,再平常不过。

“唯一一次紧张是2004年第一次参加技能竞赛。”在梅园操场比赛的那天,沈芬芬头回感到压力。“毕竟和日常工作不一样,这是代表我们全招待所去比赛啊!”在3分钟的限时里,她近乎完美地完成所有步骤,得到自己人生工作岗位上第一项荣誉。打这以后,她开始意识到,“尽管工作很平凡,但能完成得很精彩。”

服务行业,除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工作态度。沈芬芬在这一方面,同样让自己这颗“螺丝钉”深深地“钻”进了客人心里。

2009年底,黄石一中1959届高三(一)班同学聚会定在明珠园住宿。三四十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同时入住,给招待所带来了不小压力。沈芬芬说,“在家里,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不也是这个岁数嘛。老人家,更懂得心疼我们这些小孩。”一声爷爷,一声奶奶,拉近了老人和工作人员间的距离。看到老人们行动不便,沈芬芬领着其他服务员,主动帮助搀扶他们上下楼,还在房间内增设防滑垫,避免他们滑倒。

20103月,老人写信给明珠园招待所:“我们这些古稀老人深感如在家中一样亲切。谢谢这些小丫头、小伙子们!”

2012年暑假,一批外宾入住招待所。他们每天早上需要坐车前往枫园做学术交流。可是校园内的士难寻,他们也无法准确说明目的地。沈芬芬在学术交流的15天时间里,坚持头天晚上联系好出租车,每天提前1个多小时上班,安排外宾上车。临走前,外宾们用一个简单却有力的汉字,表达了对她工作的赞赏——“好!”沈芬芬用行动证明,平凡的工作也能闪烁精彩光芒。

当记者再次回到梦想这个话题,沈芬芬又憋红了脸。突然她抬起头,问到“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不平凡的境界,做螺丝钉里最长、最闪亮的那颗,是梦想吗?”

沈芬芬1_副本.jpg 

沈芬芬(左一)讲解业务

(供图:沈芬芬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