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世界读书日:阅读+社交,大学生阅读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04-22 22:02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

统筹:陈巧燕

执行:赵铱影

撰文:赵铱影、周思雯、张诗羽

题图:李宇轩

采访协助:张岚翔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找书友!”“蹲个读书搭子!”“求阅读聊天分享群。”……

你是否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这样的帖子?在类似的标题下,帖主还会附上自己的年龄、性别、看书时间、阅读偏好等信息,寻找同好。比起以往一个人安静阅读,如今的阅读方式多了一个新的标签——“分享”。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近期面向全国各地163所高校的2437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阅读社交的调查,结果显示55.85%的受访大学生曾参与阅读社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阅读拓展至社交领域,他们以书会友,分享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一种“阅读+社交”的新型阅读方式也在逐渐流行开来。

珞珈学子们也并不例外,他们积极投身于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中——在线阅读平台上,他们与志同道合的书友热烈讨论;于线上论坛,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分享心得,碰撞思想的火花;有时,他们还会加入一场绿意盎然的草坪读书会,与书为伴,共度美好时光……

四月的珞珈山春意正浓,正是读书好时节。大学生的“阅读社交”,既是为了寻找朋友,也是为了寻找自己,认识自己。


线上+线下,阅读者互动的丰富场景

在传统的阅读体验中,读者与书对话、与作者对谈、与自己交流。寻一个清闲的午后,温一盏茶,捧一本书,在文字间游走,于笔墨中品味,一个人安静地阅读、思考,便自成一世界。

随着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读者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阅读渐渐被贴上了分享、互动、传播的标签。以书会友、同沐书香,“阅读+社交”正成为当下年轻人阅读的关键词、珞珈学子阅读的新趋势。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类网络社区和读书软件创造了一系列读者互动的场景。信息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洪瑞祺是“微信读书”的忠实用户,在她看来,相比于传统的纸质书,用软件阅读不仅便携、实惠,自己阅读批注的同时也能看到其他读者的想法分享,这种设计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洪瑞祺喜欢发表评论和翻阅他人的评论,这些针对书本内容的不同观点的碰撞被她比喻为“圆桌讨论”。自己的评论被别人回复时,她还会有“隔空击掌”的喜悦感。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谢安晴也是使用者之一,对她而言,读书软件填充了某些碎片化的时间,“比如说我在地铁上的时候,周围很吵,看视频也看不进去,听歌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我可能就会打开微信读书。”

除了下载读书软件,也有学生直接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阅读思考,并与留言的好友展开一段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app下载书的讨论。但是,朋友圈的好友形形色色,为了避免“打扰”好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梓琪在大一时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他表示:“建立公众号是想让一些真正想要探讨问题的人来和我一起碰撞思想。”

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钟宇晴经常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在她的个人账号页面,置顶着一条千人收藏、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app下载“现当代文学书单分享”的帖子。不少粉丝就是因为这条帖子关注了她,“文学”“中文系”等标签正穿过网线,将爱好一致的人与她联系在一起。豆瓣、知乎等平台的设定类似,账号主人发表阅读心得,吸引同好和粉丝,一个讨论的“圆桌”由此搭建。

无论是由一条评论展开的思考碰撞,还是因读书分享引发的关注与私信,在这些场景下,个人往往是先选择一本书,基于书去匹配书友。但是,在阅读社交的丰富形式中,也存在着先找书友,再去选择书目的例子。这样,“社交”不再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性与目的性更强的选择。

在线上,流行“找搭子”的当下,社交平台上寻找“读书搭子”“读书小组”的帖子层出不穷。将自己的阅读习惯、偏好等展示出来,匹配一个或多个相似的网友,似乎让阅读变得更加个性化。

在线下,不少学生选择加入阅读社团,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阅读。武汉大学有数百个社团,种类丰富、兼容并包,其中阅微书社、真趣书社、太阳雨文学社等社团,聚集了许多热爱阅读、渴望交流、寻求共鸣的学生。

测绘学院2023级本科生石佳炽大一时加入了真趣书社,并积极参加社团“教育学”与“后现代社会”专题的阅读讨论。在他眼里,书社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社团,更是一个“社交圈”;成员之间不仅是“阅读搭子”,更是亲密的朋友。

在学院倡导、班级导师的倡议下,学校有不少班级会组织开展读书会,学生共享共鉴彼此的“爱书”,在会议中分享个人读书体验。与社团的读书会不同,班级读书会更侧重经典书籍的阅读,即读“硬书”,专业色彩更加浓厚。

多场域、重交流的“以书会友”塑造了独特的阅读感受。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阅读社交”,更加注重人、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放大。


屏内+屏外,共享阅读的多元化体验

“小时候没有自己的书架,爸妈看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看完就跟他们交流想法。”在文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沄溪眼里,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阅读搭子”,成为书友使她加深了对父母的认识,“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你的父母,跟一个共读者的视角去看你的父母,两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原因,用软件看书时她不吝于公开发表自己见解、回复他人的观点,有时还会和其他读者私信交流。李沄溪喜欢“阅读社交”,因为这种形式让她觉得很安心,“这本书和这个人对我来说是短链接、浅链接,我不用顾虑别的什么,因为我们只谈论这一个方面的事情,就事论事,是很纯粹的社交。”

“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有文学社,我担任过社长,那个时候我们还出杂志。杂志社有书的评论、推荐,或者刊登自己的小说,也有写诗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胡荣欣对文学的热爱始于年少,大学他继续加入学校的太阳雨文学社,在社团的读书交流中“短暂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拥抱更大的天地。”

胡荣欣有固定的“写信搭子”。“我们会彼此交流读什么书,每隔一两月写信和明信片给对方,也会互相赠送几本书和一些小玩意给彼此。”在保持长期交往的书友中,有一位朋友不仅和他阅读口味相近,在别的爱好上也高度一致,对方甚至能通过朋友圈的一句话推测出他在听什么歌。胡荣欣激动地说:“简直是世界上另外一个我。”

阅读社交这一行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家庭和年少时光,年少时的他们与同龄人或长辈分享读书心得,进入大学后,丰富的阅读社团、读书会等组织进一步延伸了阅读分享的空间。

“刚上大学,身边的朋友很少有阅读习惯,基本上只有去读书会才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阅读体验。”艺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姚卓颖加入太阳雨文学社,既是想结识一些喜欢文学的朋友,也是想寻找一个平台分享讨论读书体会、激发新想法。在姚卓颖参与的共读活动中,一次三人共读博尔赫斯《杜撰集》的经历让她记忆犹新。

“一天读一篇短篇,第二天固定时间讨论交流。当时一起参与的另外两位同学都是理科生,其中那位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长告诉我们博尔赫斯的文本中有哪些元素可以与数学中的学科知识相呼应。”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使得共读者以不同的视角审视一本书,由此迸发多样的读书体会。

一些学生喜欢阅读社交,在于它能帮助自己拓展知识边界。除了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使用阅读软件或者加入线上共读小组时,用户可以看到其他共读者的注释与批注,既能帮助自己解释一些专业名词、补充背景知识,又便于借助他人观点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此外,阅读社交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贴近他人生活、分享自己日常的窗口。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他们可以通过点赞、评论或者转发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除了信息获取和交流互动,喜欢阅读社交还源于个体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追求。在社交媒体上,个人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观念一致的群体,从而形成一种虚拟的社群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那些因为阅读结识的朋友,或多或少地会延伸进入现实生活。前不久,社会学院2021级研究生陈巧燕参与了一场线上的心理学的读书会,“在读书会中,大家分享的内容不会只局限于对书本的理解,有时还会讲到一些自己的生活细节以及个人的经历体验等等。”

阅读社交帮助读者在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过程中收获真挚的情感联系,陈巧燕认为,“当我和一些保持阅读、喜欢阅读的人在一起时,我会感到自己的生活也是积极上进的。当身边朋友向我分享书时,我也会被激励到,会想:最近是不是好久没有看书了呀,是不是应该看点书呀?我也会找时间去读书。”


阅读+社交,开启自我寻觅与认知之旅

从纸质书籍到电子阅读器,再到现在的在线平台与移动应用,无论文本阅读的形式与传播媒介如何变化,阅读的内核——对知识的需求、对思维的锻炼、被理解的渴望——终究未变。

喜欢阅读社交的学生,本质上是希望借助社交这种方式更好地助力个人的阅读。“当我们决定要举办读书会,之前一本想看但没看的书,可能就会被重新捡起。”哲学学院2023级研究生李沛东这样描述读书会的意义。在阅读社交中,他人的陪伴有时也能起到督促自我坚持阅读的作用。

作为阅微书社的社长,李沛东组织或参与了多场读书交流活动,有时也会担任主讲人。“在阅读时,我会有意地去思考,要将哪些内容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被忽略掉的细节也会在脑海中重新浮现出来。”以书社为单位的集体阅读不仅丰富了个人的阅读体验,提升了阅读质量,也激励分享者去阅读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app下载有关的书籍。

电子信息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家明是真趣书社活动部的负责人,去年的世界读书日,他策划了“书林漫步,盲盒共读”系列活动,吸引了两百多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参与。活动有线上和线下的两种形式,“大家先各自阅读,在线上持续两周时间阅读打卡。线上共读结束后,我们举办了线下的草地读书会,大家面对面地进行了阅读交流。”

在交流中,阅读者的互动拓宽了读者对一本书的认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集体阅读的分享过程中,你能认识到别人对这本书不一样的理解。”相比于一个人独自阅读,马家明认为集体阅读最为宝贵的地方在于“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你的参与,让你更愿意去读书。”

阅读就像吸铁石,将爱好相似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一群人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并通过阅读建立深远的关联,实现心灵的相遇。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川时常与朋友进行一对一的读书交流。“虽然说阅读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事情,但我认为,人只有和别人一起交流的时候,才会产生思维火花。”

在讨论书籍内容之外,王川与朋友也时常去约饭、打球,并在频繁的交往中生发出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app下载讨论,进一步了解彼此。“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社恐’,其实这也是让自己找到圈子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方式。”

阅读社交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同好,扩大社交圈,丰富社交体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天媛认为阅读社交有时是一种“破冰手段”,“大一刚开始时举办的班级读书会,让我对同班同学迅速加深了印象。”

阅读社交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骆远福也经历了多场班级读书会,在他眼中,阅读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读书会对提高阅读质量的效果因人而异。“比如有人现在拿起手机,开始读一本书,我是没法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只有在他读完之后,有想要输出的东西,我才有可能从中攫取我感兴趣的点。”找到一个懂自己的“灵魂伴侣”并达成共鸣,往往难以实现。

喜欢阅读社交的学生则认为在独自阅读中,nba官方博彩官网_去哪里投注nba比赛¥app下载的是与作者进行对话,有时候也会使自己的观点陷入固步自封的境遇。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赵侃如将与朋友的交流比喻为孤岛向外连接的过程,“这个时代和年纪我们是需要去碰撞的,而不是自己在自己脑子里的锅里面自己搅拌和加料。”

无论是一个人沉浸在书海之中,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深邃,还是与三五好友相聚,分享阅读的点滴心得,进行一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都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网络时代的浪潮中,流行文化如同汹涌的潮水般袭来,短暂而耀眼,却常常导致人们的生活经验逐渐趋同。相比之下,阅读的品味与爱好却关乎一个人对自我的塑造与提升。这种深入内心的阅读体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在无形中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个性与价值观。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当我们翻开书页,那墨香便如同时间的烙印,带领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不同的情感与人生。这样的经历,无疑会丰富一个人的内心,提高精神修养,让人在生活的琐碎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

阅读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什么形式,都是个体在网络时代保持独立思考与个性魅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阅读社交”,既是为了寻找朋友,也是为了寻找自己、认识自己。

1627-3.jpg

(来源:武汉大学报1627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


最新阅读